人在大病初愈之时,以谷、肉、果、菜等调补滋养,有助于病后恢复身体健康,若调理不当就有使疾病复发的可能。由于饮食调理失宜,致使疾病反复,中医称之为“食复”。
造成食复的因素主要有: 一、脾虚不耐 。大凡外感、内伤诸病新瘥,脾胃多处于虚弱状态,若骤食油腻厚味之品,或勉强多食,使尚未复元的脾胃、元气受损,既加重已病,又易变生它证。二、补不辨体。病后体虚,有阴伤液耗、营血不足、阳衰气弱等不同,一味大补,会加重机体内部的不平衡,导致疾病复发。 三、闭门留寇 。如外感热病新瘥,发热虽退,胃气已虚,余邪未尽,若纳谷太骤,早进油腻滞物,可致食滞气机,余邪得食滞复燃而又见发热等症,造成“闭门留寇”之患。
那么,怎样才能防止“食复’、做好病后恢复期的饮食调理呢?
有两个原则应当遵守:一是不使邪气留恋,不助长和触发余邪。比如温热性疾病,在后期往往有气阴两伤、余热留恋的情况,这时的饮食调理宜选用些清凉养阴清热的食物,若气虚余热则可选用清凉益气清热的食物,以助祛邪扶正;不可食用温热食物,否则就会助邪耗正,使余邪重燃;更不可食用发物食品,触发疾病。二是力求护养胃气,选用补益胃气的食物,帮助胃气恢复,胃气旺盛则疾病易于康复;不可食用那些碍胃滞气、不易消化的食物,以免损伤胃气。
合理饮食是预防食复的主要措施。
首先,病后饮食调养要顾及脾胃之气,以醒胃气为原则。在疾病初愈之际,既要注意增加营养以补充正气,但又不可恣意进食,当视脾胃的具体情况,选择相适宜之品,适当地摄入。对于脾胃虚弱者,饮食数量应从少到多;质地宜从稀到浓,从易消化到正常饮食;在食品的选择上,宜从平补开始,逐渐增加,不宜操之过急。
其次,病后饮食必须辨证调养。根据疾病的阴阳、表里、寒热、虚实之异,选择性味不同的食物。如高热之疴必耗气伤津,可选清热生津的西瓜、梨、甘蔗汁、绿豆、藕、荸荠、甲鱼、老鸭等寒凉之品;若久病后阳气虚衰,畏寒肢冷,就宜选益气壮阳温里的枣、桂圆、栗子、核桃、蜂蜜、山药、芝麻、牛肉、羊肉、狗肉、牛奶、姜等食物,以避免食复,达到祛除余邪之目的。
此外,病后饮食调养还应注意体质,特别是特异质者患病后,病后复原期🐓的饮食进补,🐻一定要避开易致过敏的食物,如鱼、虾、蟹、花粉、豆类、乳类等,以免食后过敏而导致痼疾复燃。